閱讀的平衡思維(3/3 ):舉一反三的書本輪廓
上一篇文章「從《人生減壓的思緒清理術》得到的平衡技巧」提到要把書本讀出你所需要的解答方案。 本篇接續要與大家談到該如何做才能得到書本的輪廓,並擴大你的閱讀領域,避免盲人摸書的情況。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論語 述而篇 一般來說,書本在拿到手中的當下,已經是排序整理,作者認為按著大綱從頭到尾閱讀是最佳的閱讀脈絡。但若讀者們只是照著大綱一字不漏的從第一頁讀到最後一頁。其實只達到了作者期望讀者達到的水準,並非作者創作本書所達到的水準。 作者和讀者最大的區別,在於作者是有了經驗與思想之後才去創作書本的內容,讀者卻是尚未有經驗、思想或是不足的狀況下去學習及實踐書本的內容。 圖1 學習和實踐不平衡會導致學用落差,學習和思想不平衡則會迷惘怠惰。 孔子提出了「舉一反三法」: 1、動之以情!心情憤悱才有啟發。 2、說之以理!一個房間有四個角落,避免成為向隅的角落生物,就要在四個角落多多活動。 3、繩之以法!對方若沒有回應,那我也無話可說,大家乾瞪眼,看誰先覺得無聊。 圖1是使用舉一反三法,以二維直角坐標為背景,描繪作者及讀者所見的書本輪廓。 圖2 圖2則是以《人生減壓的思緒清理術》為例,看看用順向閱讀從第一頁讀到最後一頁的方式其實只是位於坐標軸右上方第一象限的部分(當然可以放入本書的18個策略,更加細化),如果讀者的目標只是要實踐書中內容,只要用實踐補滿右下方第四象限的部分即可。 如果覺得本書值得一讀再讀,表示作者的經驗及思想是值得效法的。期待自己追上作者的水準,至少得要去思考若是自己來寫作,會應用那些思想及經驗來補滿第二、三象限的區域。 好的,以下作簡要的結論了! 第一篇提到關於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問題, 第二篇則提到使用《人生減壓的思緒清理術》來解決第一篇提到的問題。 第三篇則透過描繪問題與解法所構成的輪廓,告訴我們如何擴充及收斂閱讀的範疇以得到適合自己的做法。 這就是< 閱讀的平衡思維>